1. GPT5来了三大变化,人人免费可用
8月7日,OpenAI官方正式推出了备受外界期待的、性能更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
OpenAI在新闻稿中写道,GPT-5的智能性能远超公司之前的所有模型,在编码、数学、写作、健康、视觉感知等领域均拥有卓越的性能。公司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GPT-5非常聪明,如果说GPT-4还是大学生,GPT-5就是真正的专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写作、编码和医疗模型,也是公司迄今为止最快的模型。
据悉,GPT-5核心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架构统一、性能大幅提升、对所有用户开放。
性能方面,GPT-5不仅在基准测试中超越了之前的模型,回答问题的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它的准确性得到了较大提升,幻觉错误比GPT-4o减少45%。在独立思考时,其回答出错的概率更是比OpenAI o3低了80%。
此外,GPT-5向所有用户开放,面向普通用户提供免费、Plus和Pro三种模式。其中,Plus会员可获得更多使用量,Pro会员则可访问GPT-5 Pro版本——该版本具有扩展推理能力,可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答案。
从本周四当日起,GPT-5向所有ChatGPT的免费用户和订阅Plus、Pro、Team的付费用户开放,作为默认模型使用,并于一周内在Enterprise和Edu付费方案上线。
据悉,GPT-5拥有编程、创意写作、健康领域三大优势。
2. 半导体大厂关闭中国公司AEC,仍在盈利中,年营收近5亿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及电子产品制造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ASMPT宣布,将对其在中国的制造运营进行战略性优化调整,决定关闭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先进半导体设备(深圳)有限公司(AEC)。作为ASMPT半导体解决方案分部的一部分,深圳工厂的关闭将影响大约950名员工。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这是为了优化ASMPT的全球供应链,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所必需的一步。
根据AEC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数据,AEC报告的内部营业收入约为4.85亿元人民币,净收益约为2,060万元人民币,净资产约为4.44亿元人民币。ASMPT表示正在积极制定全面的支持措施,以帮助受影响的员工顺利过渡,并强调这不会影响其在全球其他关键制造基地的运营。此外,ASMPT已经协调其供应链体系,确保客户能够持续获得不间断的产品供应,同时保证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受影响。
3. 传Intel 18A大规模量产将推迟至2026年
8月10日消息,据韩国媒体hankyung报道,备受期待的 Intel 18A 工艺制程目前处于不确定性之中。最新的传言称,由于良率不佳,首款基于Intel 18A制程的处理器——Panther Lake的大规模量产已经由今年年底推迟到了明年一季度。
此前的报道显示,英特尔原本的计划目标是在Intel 18A于2025年底量产之前,将良率提高到 50% 以上。尽管有传闻称,目前Intel 18A良率已经达到了约 55%-65%。但只有良率达到常规的70%至80%,芯片生产才会有利可图。
路透社的8日的报道称,两位了解英特尔制造业务的人士表示,Intel 18A制程的良率可能低于预期,Panther Lake 如果按计划于第四季度推出,那么大规模量产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Intel 18A制程的良率无法大幅提升,那么英特尔可能不得不以较低的利润率,甚至在亏损的情况下出售一些芯片。
该报道还援引两位消息人士表示,他们自去年年底以来就了解了英特尔的测试数据,通过Intel 18A制程制造的Panther Lake 测试芯片中,只有一小部分足以提供给客户。这也意味着Intel 18A制程的良率可能低于预期。
韩媒hankyung也表示,有传闻称,由于Intel 18A良率较低,难以达到足够的利润率,因此英特尔将Intel 18A的大规模量产的时间推迟到了2026年一季度。
目前英特尔正处于内忧外患当中。一方面是英特尔公司正持续处于亏损当中,英特尔CEO陈立武一直在推动降本增效(包括裁员),聚焦核心产品、减少经营亏损和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陈立武领导英特尔的合规性正受到来自美国政客的质疑,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喊话要求陈立武辞职。
4. 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额约4550亿元,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根据CINNO Research的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含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投资额约为45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9.8%。不过,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这一同比降幅已经明显收窄,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以下是更详细的分析:
投资情况
总投资额:2025年上半年,中国(含台湾)半导体产业总投资额为45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9.8%。
同比降幅收窄: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同比降幅41.6%,2025年上半年的降幅已明显收敛,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
细分领域投资情况
晶圆制造:投资规模达2340亿元,占总投资的51.4%,但较去年同期回落5.1%,显示出成熟制程投资趋于饱和。
半导体材料:获得593亿元投资,占比13.0%,整体下滑8.1%,但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端材料领域占比显著提升。
芯片设计:投资853亿元,占比18.7%,同比下滑23.7%。
封装测试:投资417亿元,占比9.2%,同比下滑28.1%。
半导体设备:逆势增长53.4%,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领域,凸显了中国在供应链自主可控方面的战略决心。
投资结构优化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投资规模达162亿元,占半导体材料总投资的27.3%,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电子特气:投资114亿元,占比19.3%,位居第二,反映出国内企业在半导体材料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持续突破。
地域分布
长三角地区: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和政策资源倾斜,成为投资的主要区域,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半导体产业生态圈已显现规模效应。
湖北省:凭借存储芯片产业的突破性发展,跻身投资前五,展现出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态势。
市场趋势
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调整:尽管AI、5G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持续释放长期增长潜力,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地缘政治冲突的双重影响,使得行业投资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创新:外部压力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特别是在设备自主化和材料创新等关键领域积蓄突破动能。
总结
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额虽同比下滑9.8%,但相比2024年同期的降幅已明显收窄,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特别是在半导体设备和高端材料领域,显示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外部压力下加速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积极态势。
5. 解禁芯片果然是鸿门宴,中方反应过来,中企被爆已收到通知
黄仁勋带着特朗普的口信访华,给中美芯片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美方设下的“鸿门宴”,幸亏中方反应迅速,只是英伟达等美企再想打开中国市场,恐怕会难上加难。
美媒爆料称,中企已经接到官方通知,要求尽快与英伟达公司出口到中国的H20芯片切割,尤其是国企和与中国部门有合作的企业,不要再冒险使用这款芯片。中方反应这么大,看来英伟达的H20芯片果真有问题,这一次,美方的如意算盘恐怕要真的落空了,甚至还搭上了美企的未来。
特朗普给中国设“鸿门宴”
首先,美国总统特朗普给中国开绿灯就不简单。自从关税战开打以后,特朗普便下令禁止对华出口芯片,几个月过去后,特朗普突然松口,中美进行芯片贸易表示欢迎。原本以为,是英伟达CEO黄仁勋对特朗普推心置腹,分析利弊换来的结果,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因为美方已经做好了扰乱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准备。
此前,美方有人提议要在输华芯片上安装定位和追踪功能,通过远程操作的方式掌握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动向,并在关键时刻切断中方的发展。如今看来,这一消息根本就不是空穴来风,很可能在特朗普叫停芯片出口的这几个月时间里,美企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而黄仁勋在访华前先去了趟白宫,很可能就是在向特朗普汇报相关进程,告诉特朗普,这一计划可以推进了,这就有了黄仁勋带着特朗普口信来华谈合作的一幕。
其次,英伟达公司的反应很不寻常。7月底中方约谈英伟达公司后,要求该企业提交相关自证材料,可英伟达方面只是进行了舆论回应,强调自己不存在“后门”风险,不允许远程操控芯片的情况发生。然而在空口无凭的情况下,英伟达公司依旧没有提交相应的自证材料,从侧面印证了H20芯片不安全的事实。
毕竟正常人的反应都是,在受到污蔑和指责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可英伟达公司关键时候选择沉默,这样的做法本就令人生疑。另外,美方的反应也不寻常。美媒爆料称,英伟达公司从中国获利的15%将主动交给美国政府,而美方又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国家,中方已经出面禁止中美合作了,美方却一声不吭,这一反常表现也是H20芯片有猫腻的例证。
最后,美方的操作不仅再次失去中国市场,还将加速中方自研芯片的进程。在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面前,中方向来不含糊,既然H20芯片已经被证实有猫腻,中方一定会对其他输华芯片进行严加管控,若超微的MI308晶片也被查出有问题,恐怕美企将彻底失去中方的信任,关闭两国芯片合作的大门。
6. 华为欲破HBM依赖困局,美国管制松绑预期升温
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副总裁樊杰在接受央广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AI下一阶段的突破将高度依赖高质量行业数据的释放,而存力正是激活数据价值、赋能垂直行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华为通过技术优化,推出的高性能AI存储,能够将小时级数据加载缩短至分钟级,使算力集群效率从30%提升至60%。在推理环节,通过长记忆存储能力,避免重复运算,大幅降低推理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AI产业已从“追求模型能力的极限”转向“追求应用价值的最大化”,推理成为AI下一阶段的发展重心。而作为一种高性能的3D堆叠DRAM技术,HBM是解决“数据搬运”的关键,被广泛应用于AI推理和训练场景。当其不足时,用户使用AI推理的体验会明显下降,导致出现任务卡顿、响应慢等问题。但目前,HBM成本较高且供应受限,如果能通过减少对HBM的依赖,降低AI推理系统的成本,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经济性,那么将使更多企业负担得起高性能的AI推理解决方案。
华为在AI推理领域已有一定技术积累。2025年3月,北京大学联合华为发布了DeepSeek全栈开源推理方案,该方案基于北大自研SCOW算力平台系统和鹤思调度系统,整合了DeepSeek、openEuler、MindSpore与vLLM/RAY等社区开源组件,实现了华为昇腾上的DeepSeek高效推理。同时,华为昇腾在性能方面也有多项突破,如 CloudMatrix 384超节点部署DeepSeek V3/R1 时,在50ms时延约束下单卡Decode 吞吐突破1920Tokens/s等。
目前,全球HBM市场集中度极高,韩国SK海力士、三星电子与美国美光科技占据近95%的市场份额,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其中,SK 海力士凭借与英伟达的深度合作稳居第一,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高达70%,其HBM3E产品包揽英伟达H100/H200 GPU 80%-90%的供应,对英伟达的销售额占其HBM总收入的 75%。三星电子以 30%-38%的份额紧随其后,重点供应AMD、博通等客户,2025年计划将HBM供应量扩大至去年两倍,并加速推进HBM4量产。美光科技则实现快速崛起,市占率从 2023年的10%提升至2025年的20%,其HBM3E产品通过性价比优势向亚马逊、微软等ASIC客户拓展。
中国厂商虽在HBM2领域实现突破,但尚未进入国际主流供应链,市场份额不足5%,主要应用于国内 AI 服务器测试场景,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1-2代的差距。
从技术角度来看,HBM3E仍是市场主流,SK海力士12层堆叠产品带宽达1.2TB/s,功耗降低20%;三星8层HBM3E已通过博通认证,计划向AMD MI400X供货;美光则主打性价比,覆盖中小客户需求。HBM4的开发竞赛也已全面展开:SK海力士样品带宽达1.6TB/s,预计2026年配套英伟达Rubin GPU量产;三星采用 4nm逻辑芯片+10nm DRAM工艺,目标带宽4.8TB/s,计划2025年底量产;美光已向客户送样12层堆叠36GB HBM4,带宽超2.0TB/s,性能较上一代提升60%。
从产能看,2025年全球HBM月产能约18万片晶圆,而AI服务器需求达10万片/月,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高盛预测,2026年全球HBM月产能将达30万片,远超16.8万片的需求预测,可能导致价格下跌10%-15%,市场将从“产能争夺”转向“性价比竞争”。
《金融时报》报道指出,中国官方已向华盛顿方面的政策专家明确传达,放宽对HBM芯片的出口限制是中方的重点诉求
另外,有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在评估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政策时,开始考虑中国本土AI芯片技术的发展现状。若中国已具备与美国出口芯片等效的替代品,那么过度管制可能导致美国芯片企业失去中国这一庞大市场,反而促使全球客户转向中国或其他国家的芯片供应商。财政部部长贝森特接受采访时曾提及,对中国本土竞争能力的评估是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基于市场和竞争层面的考量,或为HBM出口管制松绑创造一定空间。
7. 中国有了自己的“一位难求”国际化半导体展
整个地球村的微电子类展会,尚未开幕就无展位可卖的,数下来一只手都用不完。在这屈指可数者中,就有中国身影,而且是中国人自己可控的国际化半导体展——将于9月4日至6日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 2025)。
这个作为我国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领域最具权威性展会,已被中国半导体人公认为年度性必选打卡之地,更多的国际厂家从观望中直接加入,这就是众多专家、学者和优质展商、专业观众共同铸就的CSEAC“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品牌影响力与资源召唤力,彰显中国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势不可挡!
8. 华为发布AI推理创新技术UCM,降低对HBM依赖
8月12日,华为在“2025金融AI推理应用落地与发展论坛”上发布其AI推理创新技术UCM(推理记忆数据管理器),通过创新架构设计降低对高带宽内存(HBM)的依赖,提升国产大模型推理性能,推动AI产业自主化进程。
该技术以KV Cache为中心,融合了多类型缓存加速算法工具,对推理过程中产生的KV Cache记忆数据进行分级管理,旨在扩大推理上下文窗口,实现高吞吐、低时延的推理体验,同时降低每Token的推理成本。
该技术采用“内存访问重构”“计算架构革新”“软硬协同闭环”三大创新,通过分布式内存池化、超节点级联架构等技术优化数据流,显著提升推理效率。
当前全球HBM市场由三星、SK海力士等主导,且受到美国出口政策的影响。根据2024年12月2日发布的新规,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HBM2E(第二代HBM的增强版)及以上级别的HBM芯片。不仅美国本土生产的HBM芯片受到限制,任何在海外生产但使用了美国技术的HBM芯片也受到出口管制。该禁令于2025年1月2日正式生效。
而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推理效率,还可能减少对HBM(高带宽内存)技术的依赖,提升国内AI大模型的推理性能,完善中国AI推理生态的关键部分。
华为在AI推理领域的技术突破并非首次,此前已有多项成果,如与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DeepSeek全栈开源推理方案,以及在昇腾平台上实现的多项性能突破。此外,华为与科大讯飞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国产算力上MoE模型的大规模跨节点专家并行集群推理,使推理吞吐提升3.2倍,端到端时延降低50%。
9. 中资收购ASMPT财务收益,能否跑赢50亿美元报价?
全球最大半导体封装设备企业ASMPT面临国外资本收购,关键技术外流的威胁,一场关乎中国芯片产业链安全的攻防战悄然打响。
这家1975年诞生于中国香港,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是半导体设备行业主流阵营中唯一的“中国面孔”,更是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半导体20强榜单中唯一的中国公司。其热压键合(TCB)技术被业内大客户称为 “光刻机之后第二重要技术”。
而且,ASMPT盈利强悍。7月23日,中期业绩报告显示,销售收入达65.3亿港元,同比增长0.7%。花旗在研报中指,该行相信ASMPT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并将在2026至27年迎来增长的TCB机会。大华继显研报称,ASMPT订单势头持续改善,可能意味着新一轮资本支出周期的开始,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持续进展,可能在短期内增强投资者信心。目标价由68港元上调至92.4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国内证券机构华金证券研报表示,ASMPT在TC键合设备上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半导体后端制造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叠加公司TCB解决方案在逻辑和存储应用方面的重大跃进将进一步巩固其TCB市场领导者地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光大证券、华泰金控、中银证券也均给出“买入/增持”评级。
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而言,ASMPT不仅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一环,更是中国香港孕育的全球产业明珠。大量有识之士提出了由中资出手收购ASMPT,保住家门口的这颗明珠。但在战略意义之外,中资收购在财务上是否可行?收益又如何?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去年外资收购企图虽未最终得逞,却如同一记警钟在行业上空长鸣,为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安全防线敲响了警醒之音。据传,ASMPT因深厚的市场根基和研发能力,引发中资关注。
然而,在关乎国家产业发展的宏大叙事之外,一个现实问题同样值得深思:若中资启动收购,除了要打消CFIUS出于买方身份而阻止交易的顾虑,还有就是能否在财务层面实现可持续的收益?这一疑问也让这场潜在的收购案在理想与现实、长远布局与短期回报之间,面临着更全面的考量。
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市场担忧ASMPT一部分外国业务(例如美国业务)可能成为中资收购后的“阿喀琉斯之踵”。
ASMPT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业务遍布多个地区。从公开数据来看,其在地区营收占比方面,呈现出动态变化。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其营收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
2024年ASMPT地区营收占比分布:
10. 全球芯片TOP 20最新榜单
根据 WSTS 的数据,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 1800 亿美元,较 2025 年第一季度增长 7.8%,较 2024 年第二季度增长 19.6%。2025 年第二季度是连续第六个季度同比增长超过 18%。
根据英伟达预测,其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将达到450亿美元,因此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和SK海力士分列二三位。博通排名第四,长期占据榜首的英特尔则跌至第五。
大多数公司报告称,2025 年第二季度的收入较第一季度稳健增长,加权平均增幅为 7%。存储器公司增幅最大,SK 海力士增长 26%,美光科技增长 16%,三星增长 11%。非存储器公司中,收入增幅最大的是微芯片科技(11%)、意法半导体(10%)和德州仪器(9.3%)。五家公司的收入较 2025 年第一季度有所下降。
几乎所有提供业绩指引的公司都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将较第二季度实现健康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依然是内存公司,美光公司预计增幅为20%,铠侠公司预计增幅为30%。两家公司均表示,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是关键驱动因素。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预计其营收将增长15%,除汽车市场外,所有终端市场均实现增长。AMD预计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其营收将增长13%。其他六家公司提供的收入增长预期在1.7%至7.7%之间。唯一一家预计营收将下降的公司是联发科,由于移动市场疲软,其2025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将下降10%。
人工智能仍然是最大的增长动力。许多公司在其传统市场中看到了增长。一些公司的汽车收入正在增长,而另一些公司则认为汽车行业持续疲软。在与金融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大多数公司都提到了关税和全球贸易方面的不确定性是令人担忧的领域。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市场的强劲增长几乎保证了全年两位数的增长。最近的预测普遍在14%至16%的窄幅区间内。WSTS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将其6月份的预测从11.2%下调至15.4%。由于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半导体情报公司(SC IQ)对此持谨慎态度。但基于2025年上半年的强劲表现,我们将2025年的预测从5月份的7%上调至13%。
Copyright © 2021-2031,www.xy-semi.com.cn,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江苏芯缘半导体有限公司官网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366X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ICP:苏ICP备2022006250号